500一晚同城品茶-附近人100块钱,100元过夜电话联系有电话,同城约茶接单上门服务

科技下乡 情暖“农”心

2017-12-14 08:01  吉林市文明网

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养,助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近日,昌邑区科技局深入全区各乡镇组织开展科技培训、“科普大集”、科技助攻产业扶贫等系列活动,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畅享“科技套餐”。

  科技培训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

  实现农业增效的关键要靠提高农民科技运用水平,区科技局特邀吉林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孝甲、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推广科科长曹文等多位专家,先后在土城子乡、桦皮厂镇举办多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,为农民讲授水稻种植、玉米高产种植、秸秆综合利用、农机使用与维修等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。培训既有针对性,又具备实用性和操作性,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和热情参与。

  科普大集 把成果送进千家万户

  区科技局利用桦皮厂镇、土城子乡的乡镇农贸集市时间,开展了“科普大集”活动?;疃ü殖》⒎判柿稀⑸枇⒆裳裉ǖ刃问?,向广大农民讲授农作物栽培、病害防控、禽畜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,前来赶集的群众纷纷领取科普资料,现场共发放宣传书籍5000余份,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、用科技的热情。

  科技助攻 产业扶贫因地制宜

  土城子乡前苇村,地处偏僻,过去以玉米种植为主,经济效益不高。在科技局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,农科院的专家团来到前卫村实地踏查。经过专家们的探讨和研究,因地制宜的提出将前卫村偏僻的地理位置由劣势为优势,在村里现有黄牛养殖散户的基础上,成立黄牛养殖合作社,同时改种青储玉米用以饲养黄牛,申报科技项目,争取扶持资金及银行贷款,逐步打造黄牛养殖——青储玉米种植的生态产业链。

  左家镇马虎头村的蔬菜大棚里,村民们种的豆角、黄瓜,只长秧不结果,还得了白粉病,产量上不去,收益没保障,愁坏了当地的种植户。了解到这一情况,区科技局邀请了市农科院的蔬菜专家李新江教授现场指导,李教授当即指出大棚温度低、湿度大、灌溉设施不全等主要症结,提出了加盖二层棚、控制温度湿度、加装储水罐和高压泵、加强病虫防治等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。马虎头村的种植户们都说:从没想过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家手把手的技术指导,科技专家的“对症下药”让他们对大棚种植充满了信心。

  下一步,科技局还将继续以科技项目为平台,以专家人才为支撑,用科技创新服务“三农”,助力“精准扶贫”。科技下乡,拉近的是距离、展现的是形象、温暖的是人心?。ㄍㄑ对保嘿》桑?/font>

上一篇:爱鸟爱自然 我们在行动 下一篇:红星小学举行“美德少年、 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”颁奖典礼
 中国文明网联盟
 友情链接
吉林市人民政府 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 吉林省文明网 松花江网 吉林根网 吉广网
吉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Copyright © m.wxyitianweitd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