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们学习满族文字
孩子们了解满族服饰文化知识
“一根棍,串一串儿,上面数几个小圈圈儿。哪位同学写好啦,请举手!”先细看,再临摹,身着美丽满族服装的讲解员老师又给总结出规律,课堂上的小学生很快学会了满族文字中的“?!弊帧:⒆用堑牧成涎笠缱诺氖且蛲度胍恢盅岸炖值谋砬?。
4月14日,市文广新局与船营区教育局联手打造“文化船营——行走的博物馆进校园”活动正式启动?;疃鞯蓟故新宀┪锕荩宕澄幕?,来到船营区第四小学的孩子们中间。
孩子们的欢笑:
直观、新鲜、有趣味的课堂
“现在全国熟悉掌握满族文字的也只有200多人。市满族博物馆以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领略到民族文化,这不是一个普通传授知识的课堂,这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综合实践课。”活动现场的教育专家们说。
什么是满族的“花盆底儿”?听,是不够的,孩子们看一看吧!只有图片还不够,市满族博物馆送来实物,大家都上手摸一摸。满族女性为什么要穿“花盆底儿”?“花盆底儿”的鞋跟为什么在那个位置?讲解员还带来美丽的传说故事。
“我们看过电视里的清装剧,可是,在这个课堂里,我们学到了好多知识,知道了很多事情的由来?!笨翁蒙洗春⒆涌牡纳簟!澳?,这些知识你们都能记住吗?”老师问?!懊挥杏幸馊ゼ牵墒侨亲×?。我玩到了珍珠球,知道了清朝皇帝帽子上的是吉林东珠,还听了采珠人的故事。我回去要讲给爸爸妈妈听?!?/font>
传播社会公共文化:
我们主动走出去
市满族博物馆让满族文化陈列以课堂的形式走进校园。江城青少年亲眼见到经过历史沉淀的文物,体会满族先民的文化发展历程。市满族博物馆张寒冰馆长说:“博物馆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,还是?;ぁ⒋欣肺幕?,传播社会公共文化的载体。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肩负着研究?;ぢ謇?,传承、展示、弘扬满族优秀文化的重任。就社会教育功能来说,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民族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,要让博物馆成为学生认知历史、感受文化的乐园?!?/font>
现在的市满族博物馆设在位于船营区德胜街的一座上世纪30年代四合院建筑群,是省级重点文物?;さノ煌醢俅ù笤壕芍贰<致宄铝屑写罅空涔蟮氖滴?、照片、影像和萨满文化现场展演等,是研究满族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
了解到这些,现场一位小学教师说:“带领孩子们集中时间走进博物馆的机会还是有限的,行走的博物馆直观地把一座文化宝库送到我们眼前?!钡比?0时左右,现场开始互动。31所中小学教学校长一边听讲解员讲解满族民俗文化活动,一边和孩子们一起研究歘嘎拉哈、抛珍珠球等游戏,可谓师生同乐。
寻找最美的知识空间:
留下解封文化印记
如果用一种比喻来阐释一座行走的博物馆来到孩子们中间,那么,可以借用船营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的说法?!罢馐前逊岣?、广博的人类文化精华浓缩在一个空间里。专业讲解、现场互动、亲自动手、实物鉴赏……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,这无疑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?!泵恳惶每危靶凶叩牟┪锕荨倍己抢?、民俗、艺术、地域文化等多个主题。一份长长的课程表格上载有十四节课程,包括:《存封在记忆中的四合院》《满族的传统乐器——二弦》《满族过大年》《满族的服饰与礼仪》《满族民间手工艺——布贴画》《“锦上添花”刺绣手工艺》《满语问候语》《正在消失的满族十八怪》《满族人童年的悠车》《满族传统技艺——扎彩》《满族服饰》《跃然指尖的艺术——满族剪纸》《满族的柳编文化》《满族故事》等。
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乐知者?!薄靶凶叩牟┪锕荨笔挂幌盗形奈锍铝芯实嘏ㄋ醯街行⊙翁玫氖奔?、空间里。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,在“乐知”中,孩子们认知历史,感受文化。满墙满列的教学成果展示,仅仅是这场实践课的回报之一。
据了解,即日起至年底,精彩的满族文化大课堂将走进我市城乡共31所中小学。这将有力地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,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(来源:江城日报 通讯员:沈薇)